國際貿易術語(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Terms,簡稱“Incoterms”)是在國際貿易中逐漸形成的,表明在不同的交貨條件下,買賣雙方在交易中的費用、責任及風險劃分等以英文縮寫表示的專門用語。 國際貿易術語涵蓋貨物從賣方售予買方過程中涉及的所有任務、風險及費用。貿易術語所表示的貿易條件,主要分兩個方面:其一,說明商品的價格構成,是否包括成本以外的主要從屬費用,即運費和保險;其二,確定交貨條件,即說明買賣雙方在交接貨物方面彼此所承擔的責任、費用和風險的劃分。貿易術語所涉及的要素包括:1.交貨地點;2.責任:出口清關,進口清關,運輸,保險等;3.費用:出口清關稅費,進口清關稅費,保險費等;4.價格構成;5.風險劃分界限。 2010年修訂的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將原來的13個貿易術語減至11個,并將這11個貿易術語分為了2個大類: 第一類: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 CIP - ...
發(fā)布時間:
2018
-
09
-
24
瀏覽次數:86
WTO《反傾銷協定》第9.3條規(guī)定了反傾銷稅的課征制度,認可了兩種不同的反傾銷稅征收制度,即追溯課征制度與預期課征制度。 一、追溯課征制度目前常見的,僅有美國使用此制度,依據該種征收制度,原審調查的稅率只是將來納稅責任的估計,根據原審稅率繳納保證金,實際應付的反傾銷稅金額將在常規(guī)年度復審(又稱“反傾銷稅課征復審”)中追溯性予以確定。追溯課征制度的優(yōu)點是該稅率十分準確,獎勵那些將其出口產品價格提升到不再傾銷水平的出口商,缺點是復審周期長、成本高。WTO《反傾銷協定》第9.3.1條規(guī)定,采用追溯課征制度的調查機關,必須從復審申請?zhí)岢鲋掌?2個月內,在任何情況下不得超過18個月,確定反傾銷稅支付的最終稅率。任何已付反傾銷稅的返還應當在做出裁定后90天內完成。第9.3.1條在談判過程中幾易其稿,準確的截止日期也在不斷修改。創(chuàng)立準確的截止日期糾正了美國不斷推遲完成行政復審終審截止日期作法,曾經有幾個案件美國商務部甚至十年都沒有最終確定課征的稅率。 二、預期課征制度以歐盟、加拿大及中國為首的大多數國家采用此制度。反傾銷稅是依據調查期內形成的裁定而課征的,并在未來五年依據原審調查中確定的稅率予以征收。預期課征制度的優(yōu)勢是無論對調查機關還是出口商來說都是十分簡單,便于進行管理。它的缺點是不十分準確,在...
發(fā)布時間:
2018
-
09
-
21
瀏覽次數:87
2018年9月13至16日,“2018中國·河北涉外法律服務高端人才課程”培訓活動在廊坊舉辦,17名來自國內外的知名法律專家圍繞當今國際經貿現狀、涉外法律服務業(yè)水平提升及國際商事爭議解決等相關問題,進行了為期四天的精彩演講。我司律師作為全國優(yōu)秀涉外律師之一受邀參會,與社會各界人士交流熱論,自身的涉外法律服務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更加堅定了我司在反傾銷領域持續(xù)發(fā)展與擴大的信心與決心。全國涉外法律服務工作,在解決貿易爭端、助推全國企業(yè)“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實現轉型升級和跨國經營等方面,為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企業(yè)“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當今時代的國際關系、經貿現狀大家有目共睹,華美公司作為一家專業(yè)解決貿易爭端的機構,代理眾多的出口企業(yè)成功應訴對華反傾銷,幫助眾多企業(yè)鞏固和擴大了國外市場。華美公司在發(fā)展的同時,對于每個員工專業(yè)能力的培訓與考核也是十分重視的,走在時代前沿,關注國內外時事,為每一家應訴企業(yè)提供更切實可行的方案,華美志在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反傾銷領域的“金名片”。
發(fā)布時間:
2018
-
09
-
18
瀏覽次數:79
傾銷的起源已有數百年歷史,傾銷的發(fā)源地在歐洲,可追溯到18世紀中葉重商主義時代。在那個時期,英國是唯一的傾銷國,重商主義時代的傾銷基本上是在出口補貼下出現并存在的。由于英國商人和制造業(yè)者在外國市場上不能像在國內那樣擁有獨占權,因而提供獎勵金是推動出口最好的辦法。當時商人和制造業(yè)者,賴于這種獎勵金,才能在外國市場上以與競爭者同樣低廉或更為低廉的價格出售他們的貨物。出口量因此增大,貿易差額變得對英國有利。出口獎勵金能使過剩的貨物運往外國,同時國內那部分貨物的售價得以提高,這正是商人與制造業(yè)者的利益所在。某些行業(yè)的經營者,都私下同意從自己的荷包里掏出錢來獎勵一定部分貨物的輸出。這種措施進行的很順利,雖然大大增加了國產商品,卻仍然能在國內市場上使貨物的價格提高一倍以上。在產量增加情況下,只有采取價格行為才能做到這一點,而這正是本義上的傾銷。在重商主義時期,傾銷的目的在于獲得有利的貿易順差地位,而不是為了壟斷。不過既然傾銷,那么市場這塊蛋糕就會只能有少數甚至1人享用,傾銷的目的雖然不是為了壟斷,但是結果往往會因為通過傾銷將競爭對手排擠出去,占領或鞏固銷售市場。19世紀70年代,工業(yè)生產的迅猛擴張和不平衡發(fā)展,壟斷組織的普遍出現和存在,盛行于工業(yè)國家之間的高關稅保護,以及對產品銷售市場的爭奪,為國際傾銷的盛行創(chuàng)造了條件。傾銷在這一時期的國際貿易中達到了空前的程度。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傾銷成為國...
發(fā)布時間:
2018
-
09
-
17
瀏覽次數:103
1994年11月16日,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鮮蒜發(fā)布反傾銷令,從此中國鮮蒜出口美國要繳納376.67%的反傾銷稅。山東某貿易公司(以下簡稱“該公司”)聯合其生產工廠,在2008年獲得了18.88%的稅率,該稅率在當時并無優(yōu)勢。2014年以后,由于美國的反傾銷審核越來越嚴苛,很多零稅率的企業(yè)再度被審核的時候變成了高稅率,該公司的稅率反而成了全國的低稅率。一時間,美國很多進口商找到該公司,并向其下訂單。眼見新的發(fā)展機會到來,該公司喜出望外。然而該公司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與之綁定應訴的生產工廠注銷了。根據美國反傾銷的法律法規(guī),應訴主體如果是出口商,那么該出口商需要與其供貨商一起適用“捆綁稅率”(exporter-producer combination rate),出口商無法單獨使用稅率。在此情況下,該公司聯系了之前工廠的股東們又重新注冊了工廠,名字也沿用了之前工廠的名字。但是之前的工廠名字是“xx有限責任公司”,新注冊的工廠名字是“xx有限公司”,比之前少了“責任”二字。盡管該工廠的英文名字還跟之前一樣,但是美國商務部在審核過程中還是發(fā)現了該公司名字的差異,最終給了該公司376.67%的高稅率。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得到的啟示是:反傾銷應訴是場持久戰(zhàn),當前看似不理想的稅率,隨著形勢的變化,在日后可能是一個新的機會。
發(fā)布時間:
2018
-
09
-
14
瀏覽次數:145